鐵鹽工藝:玻璃氰版(Cyano on Glass)

明膠氰型印相法/玻璃版藍曬法

明膠氰型印相法(Gelatin Cyanotype)是一種將氰版感光材料與明膠混合的技法,類似於明膠銀鹽感光乳劑(Silver Gelatine Emulsion)。由於明膠的加入,使得氰版藥劑可以塗布於玻璃、壓克力、磁磚等等,得到不同於紙張的效果。這種技法沒有明確的由來,可以確定的是在十九世紀末,已經有類似的方法製作明膠氰版,當時是以明膠銀鹽乾版為基礎載體,去除乾版上的銀鹽後,再以鉻明礬(Chrome Alum)硬化明膠層,接著再浸入經典氰藥劑裡數小時,乾燥後形成明膠氰型乾版。當今製作明膠氰乳劑的方式已經簡單很多,只需要明膠和經典氰藥水混合即可。載體方面可以準備玻璃板、壓克力板、金屬板、磁磚等光滑面的材料。

—————————

流程概要
  1. 調製明膠氰型乳劑
  2. 將乳劑澆於載體上
  3. 完全乾燥
  4. 過度曝光
  5. 浸泡、水洗
  6. 晾乾即完成
技法基本上難度不高,卻一點也不簡單。調製乳劑時要仔細注意溫度以免明膠沸騰,以及產生的泡沫要盡量去除。此外,明膠有很多種,其強度的單位是 Bloom,攝影級明膠通常是 250 Bloom 左右,也就是強度較高的種類;市面販售的食用級明膠強度通常較低,但並非不可行,然而每一種明膠對應的成品之成敗會有點差異。澆淋之後要確保的是載體上的乳劑層完全乾燥,否則會損壞底片或曝光後起泡;假如明膠強度較低需要加入鉻明礬硬化,否則水洗時將會沖掉乳劑層,導致圖像破裂。

乾燥不完全導致的起泡

—————————

配方
  • 50ml 20% 檸檬酸鐵銨溶液
  • 50ml 10% 鐵氰化鉀溶液
  • 13g 250 Bloom 明膠
  • 2g 硫酸鉻鉀
建議的作法是先調製好經典氰版的 A、B 劑,也就是 20% 的檸檬酸鐵銨溶液與 10% 的鐵氰化鉀溶液,接著再混合、加熱、放入明膠攪拌。經過我的測試,即便是攝影級明膠仍易被水溶解,此時只要加入 2g 硫酸鉻鉀(鉻明礬)即可硬化乳劑層,將鉻明礬溶解於少量蒸餾水中,以水溶液的形式加進乳劑,攪拌均勻即可。

製作流程:
  1. 氰版溶液混合後,於電磁爐上隔水加熱。
  2. 加入明膠粉並攪拌均勻。
  3. 於攪拌的同時,加入鉻明礬溶液。
  4. 冷卻、放入避光瓶保存;避光瓶之瓶口要大、瓶身耐熱。
  5. 置入冰箱中可以延長期限。
  6. 假如乳劑凝固,使用前須加熱至溶液呈液態。

檸檬酸鐵銨

檸檬酸鐵銨溶液,如有雜質可透過濾紙過濾

鐵氰化鉀

鐵氰化鉀溶液

攝影級 250 Bloom 明膠

氰版藥劑隔水加熱,再加入明膠攪拌均勻

將硫酸鉻鉀(Chrome Alum)溶於蒸餾水再加進乳劑攪拌均勻

調製完成之明膠氰型乳劑

註:一滴異丙醇(IPA)可以幫助移除泡泡。

—————————

程序

一、澆淋乳劑

這個過程類似操作濕版(Wet Collodion)的火棉膠層,將乳劑倒在玻璃板中央,以傾斜的方式讓乳劑滑動填滿玻璃四角與表面,剩餘的乳劑從一個角落倒回乳劑瓶。接著用紙巾吸取殘留於邊角過多的乳劑,讓玻璃保持垂直乾燥。乾燥可以用電風扇或吹風機吹,直到觸摸時明膠不黏手。

將乳劑倒在玻璃中央

小心傾斜玻璃,讓乳劑滑過四角與表面

剩餘的乳劑倒回避光瓶

用吹風機徹底吹乾乳劑層

將玻璃直立晾乾

乾燥後表面呈平整,觸摸時不黏手

氰型玻璃感光板

二、過度曝光

與經典氰版同樣,蓋上負片、壓上透光板,在紫外光、太陽光下照射。時間約經典氰版的三倍。

曝光後的氰型玻璃板

三、浸泡、水洗

將曝光後的玻璃板放入冷水盤,靜置數秒會看到圖像慢慢清晰。搖動冷水盤,直到綠色未曝光的藥水流出,接著倒掉水,重新裝自來水洗淨。

水洗後的氰型玻璃板

四、乾燥即完成

水洗之後假如沒有沖掉乳劑,原則上是已經完成了。但也有人的作法是水洗之後再曝光,曝光會有些微漂白的功用,之後再以蒸餾水洗淨。

乾燥後,在日光燈下的氰型玻璃板

反射的細節

五、失敗又無法以清水洗掉的圖像之解決方案

多數時候氰型乳劑失敗的原因在於明膠不夠硬,因此圖像容易在水洗時破裂甚至消失;假如是明膠夠硬的狀況,失敗則可能是由於氣泡的干擾、塗布均勻度等因素,這時單純自來水洗是洗不掉明膠層的。使用熱水浸泡會好一些,此外也可以選擇用菜瓜布或刷子等用力刷洗,或用指甲,更輕鬆的做法是在溫水中放入一點過碳酸鈉,通常可以不費力地解決洗不掉的明膠。這塊玻璃可以重複使用。

過碳酸鈉處理中

—————————

台灣普遍很熟悉氰版/藍曬法,確實入門級別的藍曬法很簡單、失敗率超低,我也是從藍曬法開始認識古典顯影,因此對藍曬法有著無限的感激,期待更多人也被這種簡單卻深刻的古典工藝感動。這系列藍曬法會寫得比較仔細,一方面是希望圓滿台灣仍舊缺失的藍曬拼圖,另一方面,我認為把這種大家都認為簡單、甚至不屑一顧的工藝學到精通的地步,完完全全就是古典顯影的「另類本質」。古典顯影其實是透過很具個人性的技術系統抵抗普世價值,而且是直面地對決多數人所相信的「專業」;換句話說,當我們置身於攝影濫觴時期,其實並沒有什麼已然固著的價值、知識、正確與否的準則,一切都是從頭來過。古典顯影是以「再過去」抵抗「過去」,而抵抗過去是對傳統的「再省思」,為的是更美好的「將來」。





—————————

幫助實驗室永續經營

實驗室因熱情與奉獻而存在,由我獨立經營與自費維持。如果你認同攝影教育的價值,歡迎透過贊助支持,讓這些知識得以延續並觸及更多人。謝謝你的支持!


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Website

This website exists because of passion and dedication, solely managed and funded by me. If you believe in the value of photography education, you can help shape its future by contributing. Your support keeps this knowledge alive and accessible.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