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鹽工藝:氰版與凡戴克複合技法
氰版與凡戴克複合工藝(Vandyke over Cyanotype)是一種「非正規」的進階古典技法,原文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實際操作起來會有一點難度,建議先熟悉氰版與凡戴克技法。氰版工藝(Cyanontype)來自 1842 年,也稱藍曬法;而凡戴克(Vandyke)來自 1895 年。兩者皆屬鐵鹽工藝,然而前者是由「鐵化合物」(普魯士藍)組成的圖像,後者是由「銀」所形成。
為什麼是 Vandyke over Cyanotype(凡戴克蓋過氰版)呢?反過來可行嗎?
剛才有提到,凡戴克最終是由「銀」組成圖像,而氰版工藝的成分必定含有鐵氰化鉀。鐵氰化鉀在傳統銀鹽工藝裡的用途,是作為銀的氧化型漂白劑,再配合海波(硫代硫酸鈉)的使用去除銀離子,這套方法稱為「法莫還原劑」(Farmer’s reducer)。假如使用氰版藥劑蓋過凡戴克銀圖,理論上會讓整張圖被漂白,失去了複合工藝的意義。但是「另類顯影」的本質是要懷抱質疑、努力求證,我的失敗不代表「不可能成功」,這就請各位自己嘗試,如果成功的話非常歡迎反饋給我。
反過來操作時,即以凡戴克藥劑蓋過氰圖像,倘若凡戴克藥水過濃,也會造成氰圖像整體被蓋過、漂白、消失。此外,凡戴克正當程序會使用的海波定影、亞硫酸鈉清除,在複合工藝中會讓氰圖像完全被漂白(鹼液對藍曬法而言是漂白劑),因此也要避免。
那沒有走過定影流程的 Vandyke over Cyanotype,會不會隨著持續暴露於光線中,導致作品持續變化呢?會的!即使沒有受到光的影響,氰圖像和銀圖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持續拉鋸著。每次看到圖像時,都會和上一次有點差異。我是建議,做好之後掃描存擋,讓作品避光保存,靜待時間流逝,之後再拿出來看看他們的爭鬥有什麼樣的成果。
另一方面,由於水彩紙經過水洗、乾燥,紙張會稍微緊縮,因此乾燥後的氰圖像會比原本設定的負片尺寸小一點,在製作凡戴克時,兩張圖片會有稍微的錯落,最終圖像有點像 3D 效果,我個人是蠻喜歡的。
—————————
第一部分,製作氰圖像:
- 以「正常比例」的氰版藥劑塗布於水彩紙上,最好是雙層塗布。
- 蓋上負片於紫外光下曝光,曝光時間要比平常更久(過曝)。
- 正常水洗、乾燥、壓平。
第二部分,製作凡戴克圖像:
- 以「稀釋」過的凡戴克藥水輕輕塗布於水彩紙上,稀釋成原液的 25% − 50%。
- 蓋上負片,對準位置,並於紫外光下曝光。
- 正常水洗、乾燥。
雖然兩種工藝都是簡單的技法,結合起來卻完全不簡單,我自己至少試了六次才得到比較漂亮的成果。其實這才是「常態」,我是指在古典的領域中,很少有機會一次到位。我的其他教學也是如此,往往要經歷一番折騰,才能把尚可接受的成品的端上檯面。推薦給喜歡古典顯影的你,隨著筆刷與藥水的自然流動,碰撞出不可預期的成果。
—————————
幫助實驗室永續經營
實驗室這個網站只有我個人在經營,經費來源也是我本人,如果你認同我的教學、願意幫助我從事更多攝影相關的推廣教育,歡迎贊助小額金費給我,謝謝。
—————————